退化性關節炎, 關節,膝蓋,軟骨,骨質疏鬆,玻尿酸,退化,磨損,運動傷害,骨折,葡萄糖胺,蛋殼膜,膠原蛋白

  • 訂單查詢
    聯絡我們
    購物說明
    訂閱電子報
我的購物車
讀取中...請稍候

保健生活知識 | 退化性關節炎怎麼辦? | 你最想知道的關節Q&A,5大問題讓專家來解答

  • 分享文章到

關於關節的問題,民眾有許多疑惑,包括年紀大了,關節就一定會不舒服?盡量少動關節,就能止痛?關節痛只需吃藥止痛就好?
這些大家最常問的關節問題,請專家來解答。

Q1:年紀大了,關節一定會不舒服、疼痛?

答:大部分的退化性關節炎的確是以老年人居多,主要原因就是從年輕時開始長時間持續活動、負重以及傷害累積造成的。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容易出現關節活動卡卡、腫脹、積水、疼痛等症狀,有些甚至嚴重惡化造成關節變形,影響日常活動的能力。

但老化只是關節炎風險因子之一,並不是直接導致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,也就是說,並非所有的老年人都會有退化性關節炎。退化性關節炎是多種成因導致的疾病,與創傷、負重、感染、發炎疾病,以及其他關節疾病都有關係,而軟骨退化後產生的發炎物質,會破壞關節腔,更容易形成退化性關節炎。

年輕人也可能有關節炎

Q2:年輕人關節受傷的原因有哪些?

答:隨著運動風氣漸盛,如果年輕人運動時沒有量力而為,或是平常沒有做好關節保護的準備,就很容易會發生運動傷害,例如半月板受傷、十字韌帶斷裂、骨折脫位、發炎性關節炎等,這些也會造成退化性關節炎。其中,十字韌帶斷裂是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發生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,而且是運動傷害導致年輕人創傷之後,退化性關節炎提早發生的常見原因。如果十字韌帶斷裂後沒有妥善處置,很可能造成膝關節平衡不穩定,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速度,易提早發生退化性關節炎。

要特別注意的是,肥胖也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重要風險因子,因體重過重的人,關節長期承受過量的負重,容易造成關節磨損及關節活動功能的障礙,加重退化性關節炎的進展。然而,減重則可逆轉退化性關節炎;根據研究顯示,體重每減少1公斤,膝部受力就可以減少4公斤。

Q3:關節使用過度才會痛,所以要盡量少動?

答:正常來說,膝部關節會疼痛的原因,通常是由一次性的急性損傷,或是經常重複性的動作所引起,但隨時間及年齡的增長,進而向膝蓋施加壓力,造成膝部關節使用過度,以及體重過重,造成下背部、臀部、膝蓋、腳踝等關節承受過度壓力,增加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。

然而,減少活動卻會導致肌力虛弱,增加受傷機會,因此,建議最好適度活動。根據紐約州貝斯以色列醫學中心研究發現,預防膝蓋受傷最好的方式,就是熟悉自己的身體狀態,並學習如何正確運動,且運動的關鍵是儘早開始,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,要保持關節的靈活性,就會變得愈來愈具有挑戰性。

Q4:膝蓋痛做物理治療能緩解疼痛嗎?

答:如果已經有膝蓋疼痛的問題,建議尋求專業醫師、物理治療師的協助,可以幫助建立適當的運動方案;物理治療可幫助增加靈活性,增強支撐膝蓋的肌肉。舉例來說,如果膝蓋很容易因關節炎而引起慢性疼痛,就要避免衝擊性的運動,建議選擇橢圓機來取代跑步機;如果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膝蓋疼痛問題,建議選擇游泳及騎腳踏車等非負重運動。游泳是最好的運動之一,水有浮力可以支撐體重,並減輕運動時關節的負重,其中又以自由式對關節傷害較小。

運動前一定要充分暖身、熱身,進行伸展運動,就可以有效預防運動傷害的發生;伸展時,最重要的是保持關節的靈活性及柔韌性,才可以減少膝蓋受傷的風險。維持固定的運動習慣,可以保持腿部、臀部及核心肌肉的強壯,而較好的核心肌肉是良好姿勢及健康骨骼的基礎,尤其臀部、腿部的肌肉強壯了,就有助於減輕膝蓋的壓力。

長期關節疼痛應該就醫 

Q5:關節痛的時候,吃止痛藥就可以?

答:無論造成關節疼痛的原因是什麼,通常都可以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(NSAID),主要目的是抑制發炎反應,即使是有腫脹的中度或重度關節痛,也能透過NSAID來有效改善關節疼痛。不過,如果長期有關節疼痛的問題,仍建議就醫檢查,由醫師給予適合的處方治療,如果有體重超重的問題,只要減輕體重,就可以減輕關節疼痛的壓力。

居家護理可使用簡單冰熱敷的方法來緩解關節痛,或是使用護腕、護膝等包裹物保護關節。對於急性關節疼痛及關節炎症,可以每天冰敷數次、每次以15分鐘為限,冰敷時,應將關節抬高到心臟水平之上;若關節周圍的肌肉痙攣,則可使用熱敷墊,若是疼痛加劇,則應尋求專業醫師治療。

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怎麼辦?

根據統計,在關節鏡檢查中發現,大約有6成的病人有軟骨缺損的現象,造成缺損的原因很多,最常見得是退化性關節炎,另外還包括外傷例如車禍、骨壞死或是比較少見的解離性骨關節……等,從17世紀的醫學文獻中得知,缺損的軟骨是沒有辦法自行修復的,更可能進一步惡化演變成為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。

目前治療輕中度軟骨缺損的方法,是透過施打玻尿酸或是這幾年來很流行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,也就是PRP;一但進入嚴重度高的軟骨缺損狀況,就得置換人工關節來解決。

保養膝關節要趁年輕

台灣已經進入高齡化社會,這也讓膝關節退化患者接受人工關節置換的比例逐年升高。劉華昌說明,如果不想走到嚴重退化性關節炎得換關節這一步,年輕時就要做好保養,包括過胖的人、久坐的上班族、愛穿高跟鞋的女性、腳踝因運動受傷沒有完全治癒的人,甚至是腰椎部位不好的人,都是膝蓋容易受損的膝傷一族。

保養關節首先是要減少關節的破壞,並強化關節的功能,也就是對膝蓋不好的動作要少做,避免同姿勢的蹲、跪、坐太久,更要強化膝蓋的肌力。

掌握「4原則」讓關節永保年輕

1.控制體重

減肥能讓關節減壓。膝關節承受身體很大的重量,人在站立時,關節便承受了幾乎相當於體重的重量,平地行走時為體重之4倍;爬坡時為體重之7倍;跳躍時為體重之15倍。國外研究發現,體重減輕510%,可有效減輕關節疼痛和增加改善機會。

 

2.選雙好鞋

體重控制得恰到好處,再加上一雙好鞋,活動起來就更加身輕如燕。一雙柔軟的鞋子,如運動鞋、氣墊鞋等,就好像在腳上穿上一對「避震器、彈簧」一樣,保護關節在行走時不要直接受到撞擊壓力,減輕關節的負荷,避免關節提早退化。

3.適當運動
膝蓋不太好的民眾,最好不要去爬山或是做一些激烈運動;如果要去爬山,建議不要走直線,需有點角度,呈鋸齒狀行進,膝蓋較不易受傷。多散步、游泳,也是不錯的運動,不但可以活動筋骨,還不會傷到膝關節。

4.少吃高脂食物
研究發現,高脂肪食物會影響關節軟骨正常的運作,特別是有新陳代謝症候群疾病的人更是高危險群。美國研究發現,血糖血脂肪太高,會改變軟骨構造,使軟骨承載力變差;另一個研究也發現,有高血脂血壓、高脂肪等三高毛病的人,合併胰島素抗性太高,以後發生關節炎的比例是沒有三高族群的2倍。
(文章摘自常春月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