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氣漸轉涼而入秋,是晝夜溫差較大的季節。
肺與皮膚、鼻子、毛髮、咽喉、氣管等有關,因此特別需要從這幾個部位進行調養生息,才能保持身體元氣,順利應付即將進入的嚴寒冬季。
《黃帝內經》根據五行學說,把食物與自然界中的許多事物和屬性連接起來。
在人體中,則以五臟為中心,以五味、五色、五臭等與四時五臟相配屬,從而延伸發展了「五味所入」及「色味當五臟」等論述。
而所謂的五行,是指「金木水火土」五種物質,交替形成天體運行的道理,而萬物也在這套變化中互利互生。因此,傳統中醫將此對應在人體時,五行各代表了身體不同的部位:「木為肝、火為心、土為脾、金為肺、水為腎」。
此外,更依照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來做季節調理,如春天新葉長,因此,就用萌芽的青色食物來幫助體內生長、以紅色溫熱夏季的體內之血、黃色食物則用以調解長夏之脾胃、秋天則以白色調理肺部、冬天則用黑色來豐富身體的水分。
【白色】五行屬金、入肺
白色食物偏重益氣行氣,可提高肺臟之氣,尤其,大多數的白色食物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,經常食用可利於呼吸系統,滋潤肺部。但須注意的是白色食物多偏寒涼,有過敏體質的人須特別留心,選擇上偏溫補的食物為主較佳。
中醫師建議秋天的五大面向調養身心
1.保持情緒開朗
中醫師表示,肺氣虛容易引起悲傷情緒,而過度悲傷又會影響到肺的功能,因此,要保養肺氣,首先就要戒除憂慮、讓心情開朗才行。特別是眼見深秋落葉景象,最容易讓人感傷,在內在情緒與外在寒風侵襲下,就容易使人體的抗病能力下降,導致呼吸系統的毛病更加嚴重。
建議可以趁秋高氣爽的氣候,多多走出戶外踏青;或者可以在情緒低落的時候,以運動來轉移注意力、放鬆壓力。保持內心平靜,就能緩和體內氣虛的速度。
2.運用呼吸法來養足肺氣
肺是掌管呼吸的器官,運用呼吸吐納的方式,也能達到修養的功效,例如:平日可把呼吸的速度放慢,或者經常做做深呼吸調養生息,此外,多多訓練腹式呼吸,也能鍛鍊肺功能、達到防止秋燥傷肺的功效。
腹式呼吸是利用橫膈肌帶動呼吸,讓吸入的空氣變多,含氧量增高,進而減少淺而急的呼吸頻率所產生的疲累感,能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環,提高肺活量,同時預防各種疾病的產生。
進行的方式為「吸氣時以鼻子吸氣,吸完氣從口中吐氣,但此時要在心中默念五秒,五秒後才能把氣吐完,等到熟練後,再延長吐氣的秒數。」
3.早入睡,注重睡眠品質
夏天天氣炎熱,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睡眠不足的困擾,然而一到秋季天氣轉涼,自然而然就會發懶想多睡一會兒,只不過,這個季節更要特別重視睡眠的品質,並且改掉夏季太晚上床的壞習慣,最好儘量在晚上十點前上床,如此才能有養氣、收氣的效果。
為了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,除了睡前三小時內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外,也可在床上做些伸展運動讓身體達到微微發熱的程度,都有助於入睡;也最好不在床上使用手機或電腦,更忌將工作帶到床上,以免讓大腦處於興奮狀態,更加睡不好。
4. 飲食要清淡,多吃能潤肺的食物
要養肺,可以多選擇白色食物,也儘量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,多吃蔬菜、水果等來清火排毒。
建議蔬菜以百合、小白菜、玉米、蘿蔔、蓮藕、筊白筍、山藥等。
筊白筍有解煩熱、調腸、滋潤肺部生津止渴、利尿等功效;山藥可說是最物廉價美的補品,既可作主食,又能當作蔬食,還可作成小吃與甜點。其富有膽鹼、黏液質、蛋白質、脂肪、醣類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素,可健脾助胃、補腎益氣、潤肺止咳、降血糖等功效,黏液質則可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中的沉澱,防止心血管疾病的發生。
至於水果類則以水梨、香蕉、枇杷、柚子、桃子等較佳。
5.少出入空氣不良的場所,預防感冒
為防止秋燥傷肺,常處於室內,需保持一定的濕度,避免劇烈運動耗損津液。
此外,遠離空氣不良的場所,也是保肺的一大原則,在公共場所或密不透風的場所內,最好戴上口罩,以防感染感冒,並且謹記隨時補充溫水,以養肺潤喉。
(文章摘自常春月刊)